【711 世界人口日】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上海人口学界举办7·11世界人口日专题研讨会

  • 主页 /
  • 公益服务 /
  • 公益服务

【711 世界人口日】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上海人口学界举办7·11世界人口日专题研讨会

2024年7月9日下午,由上海市人口学会和上海市计划生育协会联合主办、上海社会科学院承办的7·11世界人口日“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召开。本次会议以第35个世界人口日为契机,积极响应“倡导良好家教家风,培育新型婚育文化”的世界人口日中国区主题,在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指导下,邀请上海的人口学者和卫生健康委系统的领导、专家、学者,共同研判人口形势、分析生育问题、探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长期应对策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陆韬宏,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干春晖,上海市人口学会原会长孙常敏,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樊华,上海市计划生育协会专职副会长唐琼,上海社会科学院原常务副院长左学金,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会管理处副处长杨琳,上海市人口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丁金宏以及130余位沪上人口学者和卫健委系统、计生协会的领导、专家出席本次会议。

640 (1).png
640.jpeg





640 (1).jpeg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干春晖在开幕发言中指出,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已进入新的阶段,呈现出以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为基本特征的人口发展新常态。传统的人口红利消失殆尽,新的人口红利尚在孕育中,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压力,也有机遇。本次研讨会聚焦“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人口问题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强调“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大事情。”上海是我国人口理论与政策研究的重镇,高度期待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特别是“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等我国当前人口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带来诸多锦囊妙计。

640 (3).jpeg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陆韬宏致开幕辞,对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精神进行深刻学习与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中央财经委第一次会议上做出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断,特别是要建立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努力保持适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规模。并从四个层面概括总结生育友好的年度主要工作:一是建立完善生育政策体系,特别体现在延长生育假、增加育儿假、提高生育保险待遇等方面;二是开展生育友好宣传,加强夫妻共担育儿责任,积极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三是加强生育全程服务,推进实施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母乳喂养促进行动计划,加大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力度,将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纳入全市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四是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基本形成了幼儿园托班为主体、普惠性资源为主导的托育服务体系,更好地适应人民群众对托育服务的需求。陆韬宏对会议给予高度期待,认为本次会议对有效践行总书记关于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加快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积极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640 (4).jpeg


上海市人口学会副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霞持专家演讲。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樊华对上海市人口出生形势进行分析。介绍并分析了近年来上海市人口出生情况、生育水平和出生人口情况预测等权威数据。指出从经济、服务、时间、文化四个维度对生育政策提出全面支持:经济支持主要通过强化税收、社保、住房、育儿补贴等形式实现。其中,对育儿补贴政策的发放范围、发放形式、发放金额、按月发放年龄、是否区分本地户籍和非本地户籍等展开详细讨论;服务支持包含实施普惠托育服务、优生优育服务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并应同步加强弹性工作制的时间支持以及加强宣传倡导,构建新型婚育环境的文化支持,等等。

640 (5).jpeg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吴瑞君就人口负增长背景下少子老龄化问题提出了可应对的中国方案。中国乃至东亚的生育政策不同于欧美,也不同于拉美。在人口负增长趋势下,呈现出“加速少子化”和“快速老龄化”的并存格局,体现了出生人口快速下降、生育率持续低迷,老龄化程度加深、加快,少子老龄化存在明显区域差异等特征。育龄群体结构及观念变化加剧了少子化,教育和财税政策也对生育整体意愿带来了多重影响。人口负增长趋势致使中度老龄化进程叠加的社会保障运转困难加剧,少子老龄化社会的创新力不足并将长期陷入“低增长陷阱”。应借助国家行动,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思路方略下,积极实施发展高质量教育释放人口和人才红利,人才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提升劳动生产率,加强国际间合作,建立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等具体举措。

640 (6).jpeg


复旦大学教授任远探讨了如何减少社会变迁对生育的约束和限制。自201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提倡生育友好型社会及建设。生育友好的社会要求加强对生育的服务和支持,包括对“生育前”、“生育过程中”、“生育之后”的生育服务和支持以及减少对生育的限制和约束,进而缓解和解决人们“不想生”、“不敢生”和“不能生”现象。当前社会变迁中存在着广泛的生育约束和限制。受社会化环境影响,流动人口面临着比本地人口更低的生育水平,需提高流动人口的家庭化迁居、保障流动人口稳定就业、提高稳定居住和增加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加以改善。人工流产的庞大数字可通过完善相关制度体系来保障单身母亲和婴幼儿的权利;“不能生”的困境需加强相关医疗技术研发应用和医疗服务监管;观念上的限制则应打破“恐婚恐育”和“生育焦虑”等观念,构建良好生育文化。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不仅是医疗技术问题,更包括社会体制机制、管理制度和政策完善等多元体系的建设,通过加强家庭功能、完善社会组织、发挥政府作用的全面治理机制加以建设,能够进一步实现幸福和可持续人类未来。

640 (7).jpeg


上海社会科学院周海旺研究员实证分析了上海住房状况对生育意愿的影响。从家庭住房面积、住房性质等方面介绍上海各类育龄妇女群体住房状况。以生育行为和是否生育二孩作为因变量,探究不同群体中住房面积、住房负担、住房房价和住房产权的不同。结果发现,租房而非购房还房贷成为家庭年收入低于30万的群体养育二孩和三孩的重要住房形式;但对于经济状况良好的家庭而言,全款买房无住房负担会提高生育三孩的概率,表明了生育行为和财富水平的高度相关性。基于研究结论,建议改进2030年住房公积金支持政策、2024年上海“新沪九条”支持政策等现有生育支持住房政策,构建生育友好型住房政策体系、对家庭年收入较低的育龄妇女家庭提供租房补贴。

640 (8).jpeg


华东师范大学卿石松教授探讨了新时期生育年龄模式的演变与趋势。分别对分孩次的生育率变化趋势和年龄别(组)生育率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从年龄别曲线来看生育年龄模式的时期变化和队列变化。针对女性教育提升及教育性别差异逆转、婚姻延迟和结婚率下降的婚姻转变,生育规范改变、生育养育成本高实现生育愿望面临障碍等变化,提出了从系统、家庭、性别和群体视角为构建家庭友好政策体系,增强家庭生育养育能力提供支持和服务组合的对策建议。

640 (9).jpeg


樊华二级巡视员持了专题研讨会第二单元的生育友好工作实践经验交流与探讨。市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涂晓雯基于问卷调研数据分析了中学生性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及性教育需求。国家颁布系列性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中国计划生育协会提出“青春健康”工作目标来共同面对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SRH)挑战。为了解市中学生的SRH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和性教育需求,为青春健康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发现:中学生SRH知识水平偏低,自我保护技能不足,不能适应其性相关态度和心理行为发展的需要以及目前性教育内容和方式尚未满足不同年龄中学生需求和未来发展需要等困境,提出应落实国家政策、基于中学生SRH状况和实际需求开展性教育、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学生性教育、加强新媒体技术应用并加强监测评估效果机制的对策举措。

640 (10).jpeg


宝山区卫生健康委工作代表介绍交流了全国生育友好工作先进经验。宝山区卫生健康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以人为本,围绕优化生育政策,紧密结合本地区实际,积极探索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不断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聚焦顶层设计,建立完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健全人口服务体系、努力夯实基层基础;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大力助推婴幼儿照护;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不断促进家庭生育养育教育;加强优生优育服务,着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优化家庭保障措施,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深化宣传服务倡导,积极营造生育友好社会氛围等多措并举,不断致力于促进区域人口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640 (11).jpeg


浦东新区卫生健康委工作代表也分享了全国生育友好工作的先进经验。分别就规划先行、强化组织领导保障,规范管理、健全人口服务体系,顶层设计、引领托育服务发展,凝心聚力、推动支持措施落地,专业引领、加强优生优育服务,聚焦重点、推动家庭保障措施到位,共建共享、营造生育友好氛围等方面进行经验分享,旨在创精细化服务,不断促进人口的高质量发展。

640 (12).jpeg


上海益乐宝托育中心负责人分享了普惠托育服务的实践与探索。托育中心以社托育综合指导中心为示范和引领、社区为托育点并交由社会主体办托。从规模和区域两大维度对益乐宝在上海“宝宝屋”点位进行分析,并从区域规划、区角设计、人员配备、托育评估、课程服务对社区托育工作内容作全面介绍。以客户消费习惯、宝宝在园时间、社区托育选址及面积等进行深度观察和数据分析。在政策层面,上海政府对宝宝屋提供了充足的场地、资金、服务管理等扶持,但也同样面临资金、场地选址等建设困难。负责人提及,托育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在普惠收费前提下,须同时做到租金普惠、物业普惠、水电普惠,保证服务质量,构建稳定、高质量的托育生态体系。

640 (13).jpeg


市计生协专职副会长唐琼主持了嘉宾点评与交流。上海社科院原常务副会长左学金研究员点评指出:樊华借助权威数据分析上海市人口问题的严峻形势;吴瑞君提出“教育科技人才”的三位一体思路方略,为积极应对人口负增长背景下的少子老龄化提供了中国方案;任远对社会变迁中的生育约束和限制给出填补意见;周海旺对上海住房状况和生育意愿的影响展开研究,得出两者之间的高相关性结论;卿石松则特别强调了晚婚对于生育意愿的影响;总的来说,中国人口问题面临着低生育率、人口老龄化、人口负增长惯性、劳动密集型产生不再具备优势等严峻且特别的挑战,可概括为人口、经济和社会等多重风险。左学金对风险应对和生育支持政策提出个人见解,认为应扩大现有范围、将生育支持政策惠及全体城乡家庭,加大对人力资本的公平有效投入,建设稳定的劳动力市场并全面提高保障水平。

640 (14).jpeg


上海市人口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丁金宏教授对研讨会进行总结发言,高度评价研讨会的交流成果,认为:本次研讨会由社会提出问题、政府进行顶层设计、区县一级加以探索,并辅以学者理论思考和机构的操作分析,十分贴近社会现实问题。丁教授最后总结抛出了当前生育困境挑战的几个大问题:“关于生育折叠再折叠,底线何在?”,“发钱放假办托班,谁来买单?”、“AI赋能高质量,生育何益?”,鼓励在座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与思考,将会议推向高潮。



本次研讨会积极响应联合国关于关注数字化时代所有人安全健康和全面发展的号召,深刻领悟党中央国务院将中国人口问题纳入高质量现代化中国议题的重要指示精神,凝聚了上海市各位人口学者和卫生健康委系统领导、专家共识,通过研判人口形势、分析生育问题,为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宝贵智慧与丰富经验。研讨会在热烈的分享和深刻的思辨氛围中圆满落幕。

本文转载自华东师大人口所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