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陪伴】第三期-吃饭是件___的事?

  • 主页 /
  • 回应性照护 /
  • 回应性照护

【亲子陪伴】第三期-吃饭是件___的事?

1.jpeg

要说0~3岁,家长们最关注孩子哪方面的事情,吃饭首当其冲,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了。那么,亲爱的家长,您对孩子吃饭这件事的印象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看看这位家长的经历。

吃晚饭的时候,小宝跑上跑下,没有想吃饭的意思。好不容易坐下了,却一会儿玩餐具,一会儿东张西望,就是不吃饭。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还是努力拿出自己的耐心,想方设法诱导小宝吃饭。

“小宝,这个牛肉可好吃了,吃了力气会很大的哦!”

“小宝多吃点胡萝卜,让我们的眼睛更亮”

 ……

小宝碗里的菜堆得像小山一样高耸着了。小宝心不在焉地往嘴里塞了几口,然后嚷嚷“我吃饱了”便要离开餐桌。妈妈见了生气地说:“就吃这么一些,怎么会吃饱?”于是,情境再次变为小宝自管自的玩,妈妈在一边认真喂饭……

这样的场景,很多家长都似曾相识。孩子吃饭,在部分家长看来,是件头疼的事、麻烦的事。


听听老师怎么说

图片

周 莉



吃饭,本是人的生理需要,应该是孩子自己的事,而且是件愉快的事


孩子从2岁开始,就会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对饥饿感、饱腹感、以及不同食材带来的口感,都有自己的感受。吃饭从来不是单纯的饿了填饱肚子那么简单,孩子也一样。孩子自己进餐可能会吃得少一点,会拿着勺子捣乱,会洒得到处都是,但这些都是培养孩子吃饭自主性的必不可少的过程,同时也是手眼协调能力、手部精细动作不断发展的好机会。


一直被喂饭的孩子,会失去很多学习的机会。孩子不能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愿望来探索世界,认识食物,他们不能通过抓握咀嚼,了解不同食物的外观、气味、味道和形状。一直被喂饭的孩子不能自主决定送进自己嘴里的这一口食物是什么,自己将要吃什么。每一顿饭、每一口饭都是由大人控制替他决定。孩子吃饭的乐趣被成人的“塞”给取代了。


孩子的胃口比成人小很多,运动量不够、高蛋白摄入过多时,就会影响他们的食欲。成人容易把自己的感受强加于孩子,认为自己的孩子挑食、厌食,逼迫孩子进食,长此以往,孩子的自我感受能力会下降,对吃饭越来越反感。


3.jpeg

那么,如何让吃饭变成一件愉快的事?


01

由心生:创设健康、丰富的就餐环

在膳食品种上下功夫,制作色、香、味俱全的营养食物,创设主动选择食物的条件。让孩子一起参与选择菜谱、一同买菜、洗菜,甚至加入烹饪环节。这些既能增加食欲,更培养了孩子的能力。

4.jpeg

02

由心生:尊重孩子 正确引导

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强迫孩子,让他自然自主地探索和品味食物。哪怕他只尝试了一点点,也是进步,要积极鼓励,大人的话语不要带有否定词。

5.jpeg
6.jpeg
7.jpeg

03

由心生:给予孩子自由选择权

有了选择权,孩子的自主性才能体现,自信心会增加,同时学习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比如,吃得慢了,可能玩的时间少了;吃得少了,可能很快就饿了……

8.jpeg

过程中,家长可以和宝宝一起

念念我们老师创编的儿歌

效果更佳哦!

自己吃

小饭碗,扶扶好,

宝宝自己吃,

味道真正好。



园长妈妈的嘱咐

接纳孩子“吃”的天性,宽心育儿


为什么说孩子的吃也有“先天不同”呢?国外的儿童行为学家研究发现:有些孩子好像是专门为了吃东西而活。他们圆圆胖胖的体形,很少让妈妈为“吃”而犯愁。另外有一种孩子,他们似乎不关心吃这件事。他们往往就是那种瘦小娇弱,甚至瘦骨嶙嶙的体型。如果父母能够随着孩子的胃口,给他少一点的食物,通常就不会发生饭桌上的麻烦。到一定的年龄,他们也可能发展出狠吞虎咽的食欲。


所以,我们建议爸爸妈妈调整心态,宽心育儿。小小饭桌,也是孩子自我意识成长的舞台。给予孩子宽敞的空间,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引导他们去思索“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什么是自己该做的”,这远比一顿饭的营养更能让他们受益终身。





本文转自中福会托儿所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