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陪伴】不打招呼就是不懂礼貌吗?

  • 主页 /
  • 回应性照护 /
  • 回应性照护

【亲子陪伴】不打招呼就是不懂礼貌吗?

情景再现

早教中心开课两周了。爸爸和心心走进教室,心心看到老师就低下了头。爸爸在旁边说 :“心心,快叫老师好。”心心扭头快步朝前走开了。爸爸抱歉地对老师说 :“不好意思,她在家里能说会道,看到老师就不说了。孩子胆子小。”老师微笑着表示没关系。下课了,爸爸拉着她的手说 :“心心,快跟老师说再见。”心心却甩开爸爸的手,低头从老师面前走过。爸爸对老师说 :“哎,老师,不好意思,这孩子太不懂礼貌了。”

行为解读

“老师,这孩子不太懂礼貌”,我们经常听到家长因为孩子不肯主动打招呼而大声说这样的话。

碰到这种时候,老师真替孩子着急。因为当家长用抱怨的语气说孩子“没礼貌”“胆子小”时,孩子完全能感觉到来自家长的否定。在成人看来与人“打招呼”是非常平常的社交礼仪,但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这是他对陌生人有信任感的标志。心心刚入园没几天,对老师还保持着安全距离,不愿打招呼是很自然的事情。家长不用过于焦虑,心急地给孩子贴上“不懂礼貌”的标签。

成人对不熟悉的人也不会积极主动地打招呼,更何况是年幼的孩子。孩子只有在信任、喜欢一个人时,才会热情地打招呼。

家长的抱怨无形中会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会让孩子感到“我很差劲”,从而不断地否定自己,这样的评价带来的负面影响会伴随孩子的一生。

策略支持

1. 明确礼貌的具体内容

家长需要将礼貌的概念具体化地呈现给孩子,即让孩子知道礼貌包含哪些内容,知道礼貌是人际交往的基本礼仪,可以借助一些直观的形象让孩子理解懂礼貌的重要性。

2. 顺应孩子的社交需求

当孩子不愿意和不熟悉的人打招呼时,家长可以先顺应孩子,等孩子慢慢熟悉了再引导孩子打招呼,这是时间问题,而不是孩子的礼貌问题和性格问题。

3. 家长做好榜样

性格慢热的孩子需要更多的时间观察周围环境,他们的洞察力非常敏锐,心思更细腻,因此大人需要以身作则,自己主动向对方打招呼,并介绍自己的孩子,给予孩子一定的时间缓冲,孩子可能就愿意开口了。


园长的观点

礼仪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行为,需要孩子学习后才能获得。希望孩子成为人见人爱懂礼貌的好孩子,首先要放下自己的执念,问自己:

“我要孩子问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吗?”

“如果孩子不打招呼,原因是什么?”

“我是在引导他,还是在强迫他?”

“我能够尊重他的拒绝吗?”

请把更多的功夫花在平时,而不是一味地强迫孩子。给孩子一些理解和时间,给孩子一些学习的机会和好的榜样,引导孩子学习社交礼仪,这个过程可能得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