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陪伴】胆小不是缺点

  • 主页 /
  • 回应性照护 /
  • 回应性照护

【亲子陪伴】胆小不是缺点

情景再现

幼儿园要举行新年亲子活动,老师布置了任务,要求每个孩子回家和父母一起准备一个节目。妈妈和多多一起认真准备了一个儿歌表演,多多在家练习得很认真。可是,活动当天,小朋友们纷纷上前表演,轮到多多了,他却胆怯起来,怎么也不愿意上台。妈妈有点着急,多催促了几句,还埋怨了几句。没料想,多多干脆大哭,嚷着要回家。多多妈妈很郁闷 :不就念个儿歌吗,没有很难啊,在家练得好好的,在场的小朋友也都是认识的。多多怎么这么胆小呢?妈妈不禁犯起愁来。

行为解读

幼儿园的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的个性特点和气质类型自然是不一样的,对待表演这件事,孩子的表现各不一样,也是很自然的。天性比较开朗的孩子喜欢“出风头”,上台表演就如鱼得水 ;有的孩子比较内敛,不喜欢表现自己,要他上台很可能会成为一件困难的事。多多本来就是一个文静又不爱闹腾的孩子,上台表演前突然胆怯,也在情理之中。

其实,胆怯是一种很常见的心理反应,即使在成人中也普遍存在,只是成人更善于掩饰罢了。胆怯是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适应环境而逐渐形成的防御性心理机制,它能使人保持警醒,不断审视环境,以便更好地自我保护。胆怯作为一种个性特征,谈不上好与坏。在与家长们聊天时发现,谈到孩子的胆怯,他们常常会认为这是令人失望的个性,担心孩子不敢大声说话、退缩的表现会使他今后较难适应社会、面对激烈的竞争。

其实家长多虑了。孩子年幼,对周围环境的认识有限,一时的回避、退缩在所难免。只要这样的胆怯没让孩子感到不快乐,失去自信,没有妨碍他的学习和探索,一时的胆小是可以接受的,也应该得到父母的理解和体谅。

即使在很多时候、很多事情上孩子的确表现得畏惧退缩,不愿主动尝试,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父母也不能给孩子贴上“胆怯害羞”的标签,更不能指责、嘲笑他。因为那样只会适得其反,强化孩子的胆怯行为,甚至让孩子变得自卑。

父母的关爱、鼓励和信任,对孩子消除胆怯和自卑心理非常重要。耐心倾听孩子的感受,尽可能地理解他的想法,必要时给予孩子低声说话或保持沉默的权力。一旦孩子有进步,要给予热情和真诚的鼓励。反复鼓励,会让孩子产生被认可、被接受的感觉,使他的信心得增强。这个过程非常有助于消除孩子当众表演和讲话时的胆小和紧张。

策略支持

1. 尽早了解孩子的气质类型,学会运用不同的沟通方式

有的孩子情绪强烈,父母和他交流时应尽量降低声调、放慢语速 ;有的孩子性格外向、好冲动,父母最好不要随意当众表扬,有缺点倒是要及时指正 ;有的孩子勤勉实在、敦厚沉默,父母可提供丰富的感官刺激来激发其热情和积极性 ;有的孩子生性敏感、容易沮丧,父母应多多发现并指出其优点,给予表扬。总之,父母一定要找到孩子的闪光点,扬长避短 ;平时与孩子相处时,多一点平等,少一点居高临下,甚至不妨扮演“傻笨爸妈”,让孩子有更多机会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享受成就感、培养自信心。

2. 胆怯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只能慢慢培养

多引导孩子与同龄人接触,比如请邻居或较熟悉的小朋友到家里玩,营造轻松欢快的氛围,当孩子感到放松,不知不觉就会放开声音说话、笑闹蹦跳。之后再逐渐扩大人群的范围,慢慢帮助他建立在别人面前甚至人群中敢于表达自己的自信与勇气。


我们的想法

责任心有利于克服人的胆怯心理。平时,父母不必事事包办,将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反而要告诉孩子,他应负责的事务范围。大人可以找时机表现无助,需要孩子的帮助,这时候,孩子容易产生责任感,为父母“两肋插刀”,多几次这样的机会,孩子的胆子慢慢就大了。

有的女性平时怯生生的,什么事都不敢做,一旦成为母亲,要肩负保护、照顾孩子的责任时,她马上变得勇敢起来,羞涩、胆小一概抛诸脑后。放在孩子身上也一样,如果让孩子照顾比自己更弱小、年幼的小朋友,他会“管头管脚”,非常负责任,完全忘记了胆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