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陪伴】出手比张嘴快

  • 主页 /
  • 回应性照护 /
  • 回应性照护

【亲子陪伴】出手比张嘴快

情景再现

家长开放日活动时,家长聚精会神、安静地观察着孩子们的活动。突然,一个男孩和一个 女孩发生了冲突,老师还没来得及反应,男孩伸手就给了女孩一巴掌,女孩大哭起来。男孩的妈妈尴尬极了,赶快向女孩的妈妈道歉 :“回家一定好好教训他。”对方妈妈笑着摆摆手说 :“没关系,都是小孩子嘛。”

行为解读

的确,孩子之间的打打闹闹,你推我一把、我拍你一下,大人不必太在意。2岁左右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经常会出现“手比嘴快”的现象,不仅抢玩具时会动手,当他想表达些什么的时候也有可能“以手代嘴”。例如,有个孩子早上到了托儿所,开心地和小朋友打招呼,冲上去拍人家一巴掌,手上又没有轻重,被拍的孩子就哭了。

这时,需要大人告诉他 :“应该说早上好,这样动手小朋友会痛的。”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还需要大人不厌其烦、反复多次。随着孩子语言能力的提高,这种现象是会消失的,我们不能轻易给孩子扣上“打人”的帽子,何况很多孩子“打人”并非出于恶意。

如果你的孩子的确存在攻击性行为,甚至经常发生,家长也不要绝望。对2 ~ 3岁的孩子而言,有攻击性行为是正常的。这一阶段正是孩子学习控制自己冲动的时期,在大人的耐心引导下,即使很粗暴的孩子也会有很大的改善。

策略支持

发现孩子有攻击性行为,家长要注意多一点陪伴。在孩子与其他人交往时,随时随地帮助他学习与人交往,不厌其烦地教他社交技能。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是需要时间来练习的。

1. 对孩子攻击性行为的设限必须坚持

不能骂他是“坏孩子”,但不骂并不代表攻击他人是被允许的,更不能对他的动手动脚坦然相对、无所作为、不加阻止,应该马上态度坚决地将他从其他孩子身边带离。每次都要严肃地告诉他 :“打人会把别人弄痛,是伤害别人,不可以这么做!”家长的态度很重要,必须冷静而严肃。如果家长嬉皮笑脸、半真半假,孩子马上就会认为大人心里对此并不太在意,他可以继续这样做。

2. 避免观看暴力行为

包括电视里的打斗场面,周围大孩子之间的推搡,尤其是大人对孩子的粗暴动作,以免孩子有样学样。作为父亲,要为男孩做好榜样,平时的言行举止尽量友好温和、宽容周到。

3. 平时不要随意责骂孩子,说伤孩子自尊心的话

如“我就知道你笨,这样的事情都不会”等。要让孩子知道,你讨厌他打人的动作,但不是讨厌他本身。树立正面的自我形象对纠正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有很大帮助,任何时候都不能让孩子自毁形象。

4. 教孩子合理的发泄方法

不妨和孩子一起玩“摔打枕头”“拳击枕头”等游戏。


我们的想法

如果你发现其他孩子的父母不让他们的孩子和你家孩子接近,就要引起重视了。这种状况一旦长久存在,会造成孩子社交机会的丧失和自我形象的损害。要找到造成孩子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观察、分析他的生活环境,看是不是有什么事情困扰了他,如搬家、大人吵架、家人生病、与幼儿园的同伴相处出现问题等。如果孩子的行为出现极度的破坏性,甚至残害动物,请立刻向研究儿童行为的专业人士咨询。